昨天早晨,匆匆趕著上班的毛小姐突然發現挎包里冒出了白煙。等煙霧散盡,她打開挎包一看,原來是裡面的充電寶(即移動電源)發生了自燃。智能手機的普及,極大地衝擊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由於耗電量大,智能手機待機時間過短也往往被消費者所詬病。因此,大量的充電寶紛紛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手機族們出門不好找地方充電的難題。可是,市場上的充電寶良莠不齊,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多地引起讀者的關註。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相關部門尚未出台充電寶的行業標準,因此,即使是專業的檢測機構也無法判斷市面上出售的充電寶到底有多少是合格產品。
  回顧
  充電寶自燃燒了挎包
  昨天,記者試圖聯繫到毛小姐,但對方並未接受採訪。記者註意到,在毛小姐微博中貼出的照片里,記錄了事發經過。剛開始時,毛小姐的挎包冒出了白煙,隨後挎包被扔到了地上,等白煙散盡,打開挎包後,裡面的一些物品被燒黑了。尤其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損毀情況更為嚴重,從照片上看,盒子上有USB接口,按照毛小姐的描述,這隻盒子就是發生自燃的充電寶。不少網友紛紛對毛小姐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一些網友也建議購買移動電源時最好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不要貪圖便宜購買那些三無產品。
  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充電寶的商品數量達到了55萬件,價格從數元到百餘元不等。而這些移動電源的電量大多標註在上萬毫安時,最高的可達12萬毫安時。但是對於其他的相關信息,一些商家並沒有標註出來。這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安。“雖然東西不貴,但是如果發生自燃,那就太危險了。”
  調查
  除了乘飛機充電寶並不受限
  記者在採訪中也瞭解到,充電寶發生自燃的情況並不偶然。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6月初,某航空公司一航班在機場地面滑行準備起飛過程中,客艙行李架突然冒出煙霧,機組及時處置將煙霧撲滅。經查,肇事者是一個充電寶。7月底,一架航班起飛後,一名旅客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發生爆炸併發出濃煙,後經機組緊急處置撲滅煙霧。為此,民航局於9月發出《關於切實做好旅客攜帶鋰電池乘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航發[2013]78號)。通知明確,根據現行有效國際民航組織《危險物品安全航空運輸技術細節》關於鋰電池的定義,結合充電寶的特點和危險性,旅客攜帶的充電寶應當視為備用鋰電池,而不是含鋰電池的設備。充電寶必須與鋰電池一樣,嚴禁放入托運行李,而且,在飛行中不能使用並始終保持處於關閉狀態。
  除了飛機上發生的兩起充電寶自燃事件,今年6月23日上午10點半,地鐵10號線行經大紅門站時,一名乘客包內的手機充電寶發生自燃,導致車廂出現短暫冒煙現象,隨後乘客被緊急疏散到站台。據消防部門介紹,由於地下排煙困難,逃生出口及通向地面的道路非常少,沒有道路和救援點,使得地下建築火災成為消防救援中的一大難點。
  但是在地鐵站,記者註意到,安檢儀器旁的禁止攜帶違禁品目錄中,只有金屬鋰這一項。隨後,記者攜帶充電寶進站過安檢,並沒有受到阻攔。
  探因
  充電寶為什麼會自燃
  據瞭解,充電寶的核心構件是電芯,而目前市面上常見充電寶所使用的電芯主要分為鋰離子和鋰聚合物兩種。由於鋰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遇水或潮濕空氣就會釋放易燃氣體。短路或電流過大都能引發電芯出現發熱或者燃燒的現象。含有鋰的電芯出現短路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其物理損壞、使用環境的溫度以及正負極的短路三種情況。而電芯外殼一旦出現損壞,會導致其發熱燃燒。更為可怕的是,含鋰的電芯一旦起火,常規的液態滅火器根本派不上用場。
  追問
  尚無行業標準保證質量
  面對市場上品牌繁多的充電寶,如何才能買到放心的產品。記者聯繫到北京市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移動電源(即充電寶)是近幾年來出現的新事物,現在尚無明確的行業標準來對此進行判斷。“它不像電池或者是充電器,已經有了行業標準來判斷這個產品到底合不合格。”工作人員說,因此他們也不好評判什麼樣的充電寶算是合格產品。
  此外,與乘坐飛機過安檢時需要將隨身攜帶的電子產品拿出接受安檢不同的是,在北京南站火車站以及長途大巴車站,記者攜帶充電寶過安檢時也並沒有被要求出示檢查。
  本報記者李環宇
  圖片由網友毛小姐提供 J002
  追問  (原標題:上班路上,挎包里的充電寶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ksgnt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